機車正常胎壓不可不看攻略

為了省下一條輪胎的錢,若是不幸摔車,摔壞的後照鏡、車殼、安全帽、手機、甚至身體受傷所造成的損失絕對足夠更換 10 條輪胎以上了。 筆者非常推薦在車廂放一個小小的胎壓計,一來是覺得奇怪的時候可以隨時檢查,二來是加油站通常可以打氣,但是通常沒有準備胎壓計。 嫌麻煩的讀者,可以乾脆裝上 TPS 胎壓偵測器時時監控。 你可以用隨時保持胎壓正確是會省油的來催眠自己。 一般來講,平均壽命大概在4萬到5萬公里間, 但會隨開車情況有所增減。 輪胎壽命大概是五年左右, 超過五年的輪胎就不要再跑長途旅程及高速行駛了。

如同煞車系統是車輛最重要的安全系統,對於機車也是,主要是藉由摩擦力來使機車減速停止。 國內機車安全法規對於機車煞車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確的規定,換言之,市面上所販售的合格可領牌機車都是經過嚴格的測試並符合法規要求。 現階段機車的煞車系統大致分為碟式煞車與鼓式煞車,在制動力的表現上各所不同,而且在煞車作動時回饋給騎士的感受也不一樣。 其實,和汽車保持適當的距離絕對是不二法門,此外不管白天、黑夜或雨天行駛,頭燈最好永遠保持恆亮,如此可提高汽車駕駛意識到旁邊有體積較小的機車,減少衝撞的機會;另外建議騎士穿著較為鮮豔的衣服,可讓其他用路人及早發現你的存在,安全性也會提高。

機車正常胎壓: 汽車機車輪胎氣壓正常是多少?胎壓測量表,胎壓換算表小分享~

【 輪將工坊】FOXeye TP1 機車胎內式胎壓偵測器四合一胎壓. 各位可別忘記,胎壓會隨著溫度提高而增加,差不多會增加4~6 psi,所以設定胎壓時為冷胎壓,必須連同胎溫提高之後的胎壓變化一併 … 加上來到2021年,輪組及輪胎的科技及規格都不斷創新,如下表格,都強調使用較低的胎壓,可以帶來更佳的騎乘效率。 入彎前就應減速並完成速度的掌控,並將視線落於進彎的中心點。 視線落於進彎的中心點有許多好處,當道路不平整、有落葉或異物時,因會對行進中的機車造成滑動、跳動甚至非常不穩定的狀態,所以進彎前提早看到這些問題就可以適時的修正自己的行進路線,掌握突發狀況。 內傾斜:身體向彎道內傾,身體傾斜角度大於車身傾斜角度,乃利用身體內傾重心的移轉來輔助過彎,但此動作如果遇到路面濕滑或是不平整,會比較容易摔倒,安全性比同傾斜與外傾斜來得低。

通常輪胎製造商的建議是每7000到9000公里調位一次。 1、充氣不足的輪胎行駛時,將會造成輪胎嚴重扭曲和過熱,對輪胎造成傷害,從而引發內部的斷層和爆裂,嚴重則爆胎。 在高速公路發生的交通事故當中,有46%是由於輪胎發生故障引起,而在高速公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中,竟有70%是由於爆胎引起的! 基本上大部分的XC越野胎,胎寬比較窄(相較於AM或是DH越野胎),建議胎壓都在40psi到60Psi之間。 如果是雙避震的XC車,除了濕滑的地形之外,都可以打到55psi到60psi之間,因為有後避震的協助,不用擔心彈跳過大的問題。 胎壓升高輪胎就變硬,有效的接地的面積就減少了,滾動阻力也就相應減少了,所以省油。

一般除了到輪胎行或保養廠量測胎壓外,不少加油站也設有可設定胎壓值的打氣機,準確度普遍不差,廣大駕駛者也可以多加利用。 騎摩托車這麼久,從gogoro 智慧雙輪的身上才知道原來「冷天氣胎壓會下降」,所以冬天天氣冷的時候要幫輪胎打滿一點氣,讓他可以降低滾阻以及降低油耗 … 機車正常胎壓 輪胎壓力對摩托車很重要的原因如上所述,但是談到要注入多少空氣,就取決於輪胎是用在輕型摩托車,中型還是大型摩托車,並且公路車和越野車之間也有所不同 … 很多騎士都會有這樣類似的疑問:我的這部車的胎壓到底應該多少才是最合適的?

天氣轉寒以來,許多車主開始更換適合低溫環境的機油、冰點較低的玻璃水等。 而對於胎壓,細心的車主還會適當將其調高一些,以適應低溫環境,保持最佳的安全性。 今年303大停電,引發民怨沸騰,國內缺電、電網韌性不足等質疑聲浪,更加甚囂塵上。 看看台灣用電量,去年創下11年新高,但台電再三掛保證,供電充足,停電與缺電無關,為了杜絕大停電,更投入5645億,推動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 不過專家表示,政府立意良善,但缺電的根本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機車正常胎壓: 輪胎規格標示:寬度、扁平比、直徑、生產時間

使用打氣機替胎壓不足的輪胎打氣,如果是使用加油站的打氣機,理論上就不是「冷車」,輪胎可能處於「暖胎」的狀態,建議胎壓可以略高4 psi ,冷車後再檢查看看。 汽車與機車輪胎能夠使用多久和能夠行駛多少公里,為很多人挑選新輪胎的時候,首要考慮的兩個項目,雖說供應商皆會提供相關消息,但輪胎的壽命將會遭逢很多緣故的影響,比方氣溫以及自己的駕駛習慣等等。 交通部已在民國103年1月1日起,將輪胎胎 紋深度納入申請牌照檢驗及定期檢驗的檢驗項目, 並以各類車輛胎紋深度是否已磨耗至胎面磨耗指 示點作為檢驗標準。 另一方面來說,將胎壓降低而使輪胎接地增加,確實能加強抓地力,但在此同時,輪胎不正常升溫現象會使得油耗增加、輪胎壽命降低,加上輪胎變形嚴重,內部結構的老化更可能因而加劇。 想像一下,當您的輪胎像充飽了氣的球,車輛路感彈跳更明顯,不僅乘客乘坐不適,懸吊系統也可能會加快損耗。 不論是計畫挑戰山路,或是悠閒騎著自行車道,出發上路前,別忘了先檢查腳踏車胎壓值是否足夠,確保愛車狀態良好,才能讓我們擁有安全快樂的騎乘經驗。

彎道中保持等速,進入彎道後盡量維持車身傾斜角度,手指放在煞車拉柄位置,當遇到突發狀況才不會因驚慌失措急抓拉柄。 由於彎道中的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小,若是煞車力道沒有控制恰當,便可能鎖死輪胎摔倒,而車輛在倒地後,更會以直線方向往前滑直到停下來,如此恐怕會波及對面來車造成雙方傷害,所以操控車身傾斜角度與煞車力道時不宜過度用力。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輪胎胎壓嚴重不足,如低於1.5bar ,行駛過程中輪胎反覆壓折,導致胎壁溫度過高則有發生爆胎的危險。 聽到這聲響,車主該怎麼做,先用目測確認輪胎外觀有無異常,再用螺絲起子敲打輪胎,灌氣後噴個水,確認氣嘴有沒有漏氣,那如果沒有胎壓警示的配備,達人建議每兩個月就去檢查一次比較保險,講到熱漲冷縮,輪胎打氣也有眉角。 不管是有內胎還是無內胎,大家普遍認為橡膠應該是不會漏氣的,但實際上,橡膠分子中存在著非常小的縫隙可以讓空氣分子通過,而且在無內輪胎的情況下,氣嘴的螺紋部分和輪框的接觸部分會發生非常少量的空氣洩漏,所以必須定期檢查氣壓以發現和補充自然損失。 這意味著氣壓必須始終保持正確,但棘手的是隨著時間推移,輪胎內的空氣會逐漸減少。

機車正常胎壓: 輪胎是安全第一道防線

原因在於機車轉彎並不像汽車是多半靠轉動前輪( 轉向輪胎) 來轉向的,而是利用車身側傾來輔助轉彎,若當機車時速大約30 km/h 以上時,其圓弧形的胎面可讓機車平順地側傾,順勢提供轉彎所需要傾角。 由於車輛動能與速度平方成正比,機車若不幸發生事故,乘員受傷程度與速度有極高關聯性;例如事故分別發生在速度30 km/h 與50 km/h,乘員受傷程度可能差異會相當高。 機車已有先天不穩定的特性,若再遇到上述風險,這也就是為什麼騎乘機車時應穿著必要之防護護具,如安全帽( 具防風面罩尤佳)、防摔衣、褲、車靴等。 若覺有些裝備單價太高或實務上難以落實,最少也應了解機車防護性低的風險,並建議至少能穿著長衣、長褲及可完整包覆足部的鞋子。

  • 另外,就是針對氣候或節能之類的狀況,去判斷「胎壓」的高低,一般而言除了「胎壓」打高一點會相對稍為比較省油外,其他大多是「鄉野傳說」,有根據也好、沒根據也好,事實上都會影響車輛的動態表現,進而影響「安全性」,都不建議太憑經驗去判斷該打多少「胎壓」。
  • 簡單來說,在一定條件下,輪胎的抓地力合力( 橫向力十縱向力) 是固定的。
  • 有利就有弊,幾升汽油也就幾十塊錢,剎不住事就大了。
  • 不過,胎壓會隨著天氣變化而熱脹冷縮,理論上夏天時的胎壓稍微低一些,以免因為氣溫高,輪胎發熱,胎壓高而導致爆胎,但通常廠商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所以也不用刻意調整,只要稍微留意一下胎壓是否在範圍內就可以了。

胎壓過低會導致與地面的摩擦力倍增,造成胎溫急劇升高,開車會容易出現左右偏移的情形,若高速行駛也會造成爆胎。 5-10%胎壓的情況,就很難特別注意到,所以要特別小心。 機車正常胎壓 橡膠應該是不會漏氣的想法是相當普遍的,但實際上,橡膠分子中存在著非常小的縫隙是可以讓空氣分子通過的,而且在無內輪胎的情況下,氣嘴的螺紋部分和輪框的接觸部分都會發生非常少量的空氣洩漏,所以必須定期檢查氣壓。

機車正常胎壓

想找到適合自己與愛車的最適胎壓值,不妨先參考建議胎壓並打高一點(約3~4psi) 再,上路實測,接著逐步降1~2 psi(但最低不低於車廠建議胎壓),體驗不同胎壓的回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胎壓值。 若出遊路上有臨時需要,大多數加油站都有提供免費充氣設備,有些更可先設定數值,但各站設備良莠不齊,使用前須先確認是否運作正常。 平時回原廠保養,或是到保養廠檢查時,也可以請技師幫忙打氣。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近三百萬英國司機未定期檢查汽車輪胎壓力,有25%的車輛存在至少一個輪胎充氣不足的情況,其中胎壓力最低達6磅每平方英寸,而壓力接近30~40磅每平方英寸才是安全的。 英國每年大約有25起車禍死亡與1500起嚴重車禍事故,都與輪胎充氣不足或故障有關。

若找不到,可向車輛經銷商、製造商或合格的專業輪胎技師洽詢。 汽車製造商規範的 PSI – 也就是「每平方英寸磅數」壓力 – 均為冷車數值。 當車輛停放超過 3 小時以上或低速行駛 1.6 公里距離以內,均可視為冷車。 打浪電動輔助自行車的名稱由來,是因專利打浪輪的擺動震幅可創作如乘風破浪般的樂趣,而打浪電動輔助自行車建議胎壓為 40~65psi,前打浪的過程,會將重心由後輪轉動到前輪,因此胎壓較高可提升效率,但路面反饋感較大;而胎壓低,則可增加騎行的舒適度。 夏季,按汽車輪胎標準氣壓下限,如果是露天停放車輛,氣壓一般可以比標準低0.1bar(1-1.5PSI)左右,以免高溫爆胎。 以上是公路車胎壓的分析,簡單來說就是「別太高」,依照筆者的經驗,160psi的胎壓只有在黏管胎的時候會用到。

台灣的機車密度在世界排名第一,每個家庭幾乎都有機車,但許多騎士都忽略了一件事- 機車的體積相較汽車非常不明顯,尤其當汽車變換車道時,常因視覺死角導致無法清楚地看見同樣行駛在旁邊的機車,因而發生事故。 如果你買的二手摩托車輪胎有溝槽,但橡膠似乎缺乏彈性,請檢查製造年份,如果你發現輪胎的生產日期在”●●15 “之前,也就是2015年,那麼包括出於安全考慮,可能需要更換新胎。 ▲通過降低氣壓,10″的速克達輪胎會與懸吊系統一起承受來自路面衝擊,如果把壓力提高到接近200 kPa,你就會明顯感覺到車輛騎乘感變靈活。

機車正常胎壓

而現在包括ENVE、Giant、ZIPP等指標性輪組品牌,都提倡公路車騎士降低胎壓(因應公路碟煞、Gravel Bike等),不僅可提升騎乘效率,更可以增加舒適性。 本篇將彙整輪組部分品牌的胎壓參考建議值,並採訪Giant同仁以及代理ZIPP輪組的頂成企業。 只要從輪胎側面可以明顯看到亮面碟盤,並配置煞車卡鉗,這就是碟式煞車。 機車正常胎壓 碟式煞車主要利用液體( 煞車油) 不可壓縮的特性,經由油管來推動煞車卡鉗裡的活塞,使活塞上的來令片與煞車碟盤產生摩擦而使車輛減速。

如果在短時間內一下子下降太多,比如刺破的話大家都會注意到,但如果是輪胎每月皆會下降5-10%胎壓(輪胎製造商網站上有說明)的情況,就有可能不會特別注意。 機車正常胎壓 輪胎是汽車安全行駛的重要因素,而胎壓就是維持輪胎的生命,所以標準的胎壓就顯得異常重要。 很多人對胎壓概念很模糊,除非說出現漏氣或者破胎,不然是不會去管胎壓究竟打多少的。

機車正常胎壓

如果拿汽車對比,汽車有4個輪子且重量至少1頓,抓地力與穩定性一定比機車好,而且汽車沒有傾倒的風險;抓地力方面,一條機車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最多約只有一張名片大小,一輛機車行駛在路上只能靠著前後輪小小的接觸面提供抓地力,所以輪胎對機車的性能與安全性引響很大。 夏天因為溫度比較高,熱脹冷縮,汽車的正常胎壓需要降低一些,因為夏季開車,溫度本來就比較高,開車的過程中汽車的輪胎溫度也會升高,胎壓也會隨之升高,所以在夏天的時候,要將胎壓調低0.1點到0.2點;反之冬天因為溫度比較低,胎壓應該比正常值調高0.1到0.2點。 隨著網路科技的普及以及媒體的報導,汽車知識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駕駛們對於愛車的了解更多地深入,但是其中有個問題的答案一直都沒有正確的解答,那就是胎壓到底該打多少? 就連開著剛出原廠的新車,在胎壓設定上都會遇到問題,今天IGcar將會對汽車胎壓上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胎壓異常會造成的狀況做詳細的報導。 最正確的胎壓,可參照車輛出廠/購車時的官方說明書,最理想的情況是根據每台車輪胎的使用習慣、頻率與時間、道路路況,甚至天氣氣溫,都需要做些調整。

機車正常胎壓

自行車霸主巨大,日前一紙延後供應商票期45天的信函曝光,正式敲響單車產業的庫存警鐘。 本刊調查,隨著疫情解封,加上美國急速升息抑制通膨,導致終端消費需求急凍,讓自行車供應鏈必須面對嚴重的庫存問題,業者估計得花1年時間才能消化。 一般休旅車夏天別打超過38磅,冬天則別超過40磅,如果是轎車,夏天34磅、冬天36磅,打超過可能導致爆胎,打太少也可能讓輪胎造成磨損。 機車正常胎壓 當你在研究輪胎時,通常會注意材質、抓地力、厚度跟紋路等,但一切能使輪胎發揮完整性能的,卻是常常忽略的輪胎胎壓。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